原创 透过数据看变化 经济第一大省“年报”查一下今晚开什么特马怎么看?
1月25日,广东公布2024年全年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14万亿元,经济总量连续第36年居全国首位。
一阶一进境。纵向看,无论此间遭遇何种风浪和挑战,从2019年开始,广东GDP连续5年稳定跨越5个万亿台阶。
而从数据总量看,3.5%的增长与2024年年初的预期设定的5%的增长预期确实仍有差距,增速放缓也是事实。
人们更关心的是“经济第一大省”的未来,如何客观看待广东经济增速?今年设定的5%增长目标能否实现?透过经济数据,如何辩证看待“经济第一大省”所处的经济格局?
透过总量看基础 经济基本面是否稳得住?
随着经济总量持续增大,如今广东1个百分点增速带来的经济增量,已经相当于10年前的约2.1个百分点。
这一方面说明,经济大省挑起大梁迈出的每一步都要比以往付出更多努力;
另一方面也说明,仅仅观察经济总量,孤立地看待经济增长率,难以客观、理性看待广东真实的经济全貌。
不久前,《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发布,我们得以在总量数字之外,从各项指标的占比变化,窥见更多支撑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透视数据,不应忽视的是广东作为经济大省的贡献和担当。作为全国外贸大省,广东2024年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总量突破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外贸还贡献了全国38.7%的贸易增量,结合过去一年充满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多重承压之下,广东能在外贸上“逆风翻盘”显然十分不易。
稳住阵脚的不只是外贸。多项往年就占据“全国第一”位置的关键指标2024年继续增长,更能佐证广东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和韧性。作为市场活力的重要指标,经营主体数量2024年再净增98万户,总量突破1900万户。市场主体“用脚投票”,这正是广东市场大、活力足的重要侧面。
此外,作为全国用工大省,广东稳住本省就业大局,对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2024年,广东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110万人年度任务。这项数据稳中有进,不仅有力支撑了全国就业大局,更折射了“发展到广东”时至今日,依然机遇无限。
观察基本面是否向好,实施的新政策是否奏效同样是重要指标。去年,国家实施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结合广东全年经济数据,效果明显。2024年,以旧换新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1至11月收窄,结束6月份以来逐月放缓的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
能够调动的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在存量大的领域上尤有有效增量,新政策带来的边际改善加快显现。广东经济大局稳健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透视数据看结构 支持经济发展的动能有何变化?
作为度量经济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结构优化往往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刚刚公布的广东这一年的经济数据中,我们不难感知到一个明确的信号——广东经济正在发生着结构性的调整与变化。
要了解这种结构变化,不妨先关注一个数据:9万亿。
9万亿,是2024年广东全年进出口的总额。在外贸依存度高达六成的广东,过去一年顶住了重重压力,勇开顶风船,进出口总额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增长9.8%,增速比全国高4.8个百分点。
而就在广东公布2024年经济数据前夕,海关部门也公布了2024年相关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深圳凭借16.4%的增速跃升至2024年的全国地市外贸首位。
时隔九年,支撑其再次“问鼎”的外贸动能却已悄然发生改变。
以出口的商品品类为例,2016年,深圳市出口机电产品1.2万亿元,出口的主要机电产品是笔记本电脑、手机这些传统的电子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偏好的转移,一些传统机电产品的市场需求可能趋于饱和,而新兴产品的需求则不断上升,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导致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
到了2024年,机电产品出口2万亿元,除了传统的机电产品外,“后起之秀”的锂电池、电动汽车、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以及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的出口快速增长,其中“新三样”产品出口996.9亿元,增长11.5%。这些新兴产品逐渐在出口总额中占据了一定比例,从而稀释了机电产品的占比。
新业态、新风口的到来,对于深圳的民营企业来说,是宝贵的发展契机,这种红利也体现在数据上。去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占比首次突破七成,其对深圳外贸的增长功不可没,民营企业活力更足,支撑性更强。
不仅是深圳,不仅是外贸。2024年广东经济数据给我们展现的是支撑经济动能更深刻的转变:
一方面,第二产业向新而行,在广东经济大局中“当家”角色越发凸显。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不断深入。2024年,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新材料制造业分别增长12.9%、9.0%、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0个百分点。新经济增加值甚至占全省经济的四分之一强。
而这样的高增长还在继续加速和壮大。过去一年,广东工业投资增长6.7%,超1.5万亿元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比2023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达到37.2%,创2007年以来新高。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相关指标降幅虽在收窄,但仍处于调整当中。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1.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降幅连续9个月收窄;到位资金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
广东正在削减对房地产的传统依赖,驱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支撑力”日渐增强,积蓄新的动能,这也正是广东经济结构当前正在发生的最关键转变。
结合变化看增长 未来发力“新空间”何在?
“广东会继续做好肠粉的。”在不久前召开广东省委全会上,我们听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比喻。用广东传统美食“肠粉”比喻广东传统优势产业,广东明确表示,将继续深耕传统优势产业。
进而提出“喜新不厌旧,以新改造旧”的发展思路——在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新与旧常常被看作是一对辩证关系。秉持着“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车间”的理念,广东在新旧产业中“改”出了新的发展空间。
2024年,广东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5%,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达到11.6%。全省有超过1万家企业技改数转。工业设备更新投资更是创下了近十年最快的增速。
这一点,广东经济运行数据上表现显著。过去一年,深圳外贸的快速增长中,既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1.5%闯出的新增长,也有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老三样”产品的稳提升。在多个领域,我们都能找到新旧动能“同频共振”为广东经济提供的鲜明支撑。
在披露的2024年诸多经济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或许容易被忽略——2024年,广东新建设(认定)31个省级公共海外仓。
要知道,就在去年,跨境电商产业在大湾区发展方兴未艾,在其跨国产业链中,公共海外仓建设正是行业发展紧缺急需的一环。公共海外仓的快速布局和认定,折射的正是广东对新产业扶持的新思考,更着眼于从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角度开展支持,在产业链的稳与拓中为企业谋求新空间。
链起来的新生态如何为广东经济跑出新空间?数据显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和1380个小类,广东覆盖面分别达到95.0%、99.0%、97.5%和97.3%。
在如此完备的产业链体系支撑下,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得以加速形成,更多新企业扎根广东,实现产业更快“变现”;产业链的升级、效益的溢出,激发了旧工业园区改造、“工业上楼”等新一轮更高效的产业集聚。
保持经济持续继续增长,新的增长空间不只在当下的产业间,也发力于谋深见远的未来产业和产业技术创新。如何为各类新技术、新业态的研究提供最好的测试场,广东有深远考量,也扎实地体现在刚刚公布经济数据中。2024年广东R&D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随着2024年颁布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以立法的形式为科技成果转化再“松绑”。科技成果向产业发展“转”出来的天地更加广阔。以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技术合同成交额为例,广东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金额从2020年超3400亿元增加到2023年超4400亿元,4年累计约占全国10%。改革开放初期树立在深圳的那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如今有了新的注解。
传统产业跃“级”、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谋“远”,我们看到的,正是透过经济数据,可以预期、可以预见的广东产业发展新空间。
有增长,有回调,此起彼伏,有起有落,是经济发展的常态。从经济增速看,2024年广东GDP同比增长3.5%,增速有所回落,既要看到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要有足够耐心和信心,对广东经济形势处于结构调整关键期有清醒认识,对结构调整的阵痛持续释放的心理准备。要看到“稳”的基本面,更要看到“新”发力点。
数据之外,岭南大地上从来不缺“十年磨一剑”的故事。有用十几年完成了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0万辆的奋斗;也有遭遇“卡脖子”后韬光养晦实现终端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的壮举……
立足当下,超越周期,洞见未来。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既要看速度,也要看质量,广东既要听得“穿林打叶声”,正视困难,也要登高远望,在坚持长期主义中静待“来日花开”。
(总台记者 林丽丽 郭翔宇)
财联社5月9日电,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9日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全面取消住房限购,在本市范围内购买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对于购房意向登记家庭数量小于或等于准售房源数量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取消公证摇号销售要求,由开发企业自主销售。购房人在所购住房城区范围内无住房的,或在所购住房城区范围内仅有一套住房且正在挂牌出售的,办理新购住房的按揭贷款时可按首套住房认定。在本市取得合法产权住房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申请落户。
财联社5月9日电,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9日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全面取消住房限购,在本市范围内购买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对于购房意向登记家庭数量小于或等于准售房源数量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取消公证摇号销售要求,由开发企业自主销售。购房人在所购住房城区范围内无住房的,或在所购住房城区范围内仅有一套住房且正在挂牌出售的,办理新购住房的按揭贷款时可按首套住房认定。在本市取得合法产权住房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申请落户。
赵秀池表示,公摊面积是确实存在的,不管以什么形式计量,都是回避不了公摊面积的。而且楼层越高,公摊面积越大;住房质量越高,公摊面积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