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充分认识中美关系互澳门正版资料免费大全精准利共赢的本质(钟声)
无论从任何角度审视中美关系,都能发现中美之间有着广泛共同利益,互利共赢是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历经跌宕起伏,但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中美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日前举行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再次让国际社会直观感受到中美利益深度交融,双方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今年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参展中国企业有1300多家,约占所有参展企业的27%。展会上,中美两国科技企业合作的最新成果引人注目。中国企业联合美国高通公司面向全球发布的人形机器人领域首款原型机“通天晓”,流畅自然地与参观者对话,灵活取用饮品并稳稳地递到参观者手中,展示了高效的执行力和服务能力。从人工智能眼镜、健康穿戴设备到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中美企业在多个消费技术领域面对面交流,展现了双方加强合作、造福民众的巨大潜力。
在当前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这是双方绝大多数企业和民众的共同感受,也是双方相向而行、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基础。回首2024年,中国举办经贸类展会超3800场,无论是在进博会上美国企业参展总面积最大,还是链博会上参展美国企业数量在境外参展商中居于首位,抑或是众多美国企业高管频繁来华访问,中美工商界在你来我往中开拓机遇、相互成就。双方企业的合作表明,只要坚持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平等协商,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办事,扩大和深化经贸互利合作,中美完全可以实现共赢。
中美建交46年来,经历风风雨雨,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从任何角度审视中美关系,都能发现中美之间有着广泛共同利益,互利共赢是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这足以启示双方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中方提出中美双方应该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走出一条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这既是过去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走向未来的重要指引。
中国古人说,“通商者,相仁之道也,两利之道也”。美国商务部图书馆门口有一行铭文“与所有人一起促进和平与商业”。互利互惠,古今同理,更是今天中美工商界的共识。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超65.7万辆,同比增长8.8%,创历年新高;星巴克第四季度在中国内地净新增290家门店,新进入78个县级市场……截至2024年,美国在中国设立的企业多达7.3万家,总投资额超过1.2万亿美元,覆盖电子通信、汽车制造、消费品、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无数案例表明,美企在中国投资兴业,不仅有利可图,也造福两国人民。中国正致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美国也在着力振兴经济,双方合作空间无限广阔。聚焦共同利益,中美合作的清单能够拉得更长,合作的蛋糕可以做得更大。
中美利益深度交融,出现矛盾和分歧是正常的,但这不应成为两国推进合作的障碍。面对中美经贸关系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双方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以各种理由挑起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都是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的,不会有赢家。人为设限或者搞保护主义,只会干扰正常的贸易往来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主办方、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首席执行官加里·夏皮罗表示,提高关税将威胁美国科技行业增长。该协会发表的报告预测,若美国新一届政府实施其提议的高关税政策,美国消费者2025年对消费技术行业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力将下降900亿至1430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近日也表示,试图利用关税来提升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或将适得其反,损害美国经济。
做对的事,任何时候都是好时机。在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尤其要把握中美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采取对两国和世界负责任的行动。中美通过合作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3日 03 版)
美国财政部本周早些时候也公布了新的反俄制裁方案,涉及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其他国家的300多家公司、银行和数十名个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3日表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滥施单边制裁贻害无穷,严重损害他国主权安全,造成人道惨剧,破坏产供链稳定。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方制裁更是变本加厉。而这种乱舞制裁大棒的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成为世界一个主要的风险源头。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英国政府当地时间13日以“打击普京的战争机器”为由宣布50项新制裁,对象包括5家中国实体。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当天回应说,英国政府罔顾国内国际民意,不断火上浇油,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恶劣行径,反而罗织罪名制裁中国及其他国家企业,充分暴露了英方的虚伪嘴脸。中方敦促英方立即纠正错误,撤销对中国企业的制裁。
博汇股份被要求补税5亿元,则是因为公司生产的重芳烃衍生品被税务部门认定需要按照重芳烃缴纳消费税,博汇股份对此不认同,最终是否补税、如何补税等仍有待税企双方良性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