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际正版免费资料大全2017锐评|这个延续35年的传统今年有何新意?
“中非互利共赢伙伴关系有望深入发展”“中国承诺支持非洲加强安全能力建设”“中国反对插手非洲国家内政”……对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11日结束的非洲之行,不少当地媒体作出这样的评价。
熟悉中国外交的人都知道,中国外长每年首访都会去非洲,这一传统迄今已延续了35年。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也是北京峰会成果落实开局之年。在此背景下,中国外长开年对纳米比亚、刚果(布)、乍得、尼日利亚等四国进行访问,不仅践行了中非“新年之约”,也推动了北京峰会成果落地实施。
分析人士对《国际锐评》指出,刚果(布)目前担任中非合作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经济体之一,纳米比亚与中国传统友好深厚。通过此访,中方展现出与非洲深化合作、携手推进现代化的真诚意愿。
在去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同时,中方倡议,中非携手建设“六大现代化”,推进实施“十大伙伴行动”。
新一年,如何把中非合作的蓝图变为现实?如何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开好局?外界注意到,通过深入沟通,中非双方已经制定出今后3年中非合作论坛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非洲四国政要在会见中国外长时,纷纷赞赏中方支持非洲发展,并提出对华合作新期待。
比如,纳米比亚表示愿同中方加强贸易、农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领域合作;乍得欢迎更多中国企业来投资,希望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刚果(布)迫切需要解决基建、电力、农业、工业化等方面挑战;尼日利亚总统专门任命了尼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总干事,负责协调和推进对华合作。
总体来看,安全与发展是非洲国家当前最主要关切。在中方对非“十大伙伴行动”中,有六项涉及发展议题。这次访非期间,中国外长再次重点谈到对非安全与发展合作。比如,中方提出,将坚定支持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要以切实行动帮助非洲国家消除不安全土壤;愿同有关国家对接各自优势,不断挖掘清洁能源、绿色矿产、金融等新领域合作潜力,帮助非洲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有评论认为,中方发展对非合作,绝不是把自身需求强加给非洲,而是基于互利共赢原则,着重回应非方的发展诉求和关切。刚果(布)总统萨苏指出,“十大伙伴行动”覆盖中非合作所有领域,针对非洲面临的所有挑战,完全符合非洲的需要,将为非洲发展振兴提供实实在在的助力。
推进中非合作,中国言出必行。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非洲产品专区实现“扩容”,汇集了10多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从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兑现了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的承诺。日前,中方与乍得、吉布提、马达加斯加、刚果(布)等非洲国家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用实际行动与非洲共享发展机遇。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撰文称,非洲与中国积极开展工业和产能合作,通过正确的政策组合,结合人口优势和绿色发展潜力,可以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
非洲有句谚语,“同路人才是真朋友”。25年来,中方帮助非洲建设了10万公里公路、1万多公里铁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为非洲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各种援助惠及非洲人民……如今,在共同追求现代化的征程上,中非同样是肩并肩的好伙伴。在新蓝图指引下,中非合作有望在新一年跑出“加速度”,推动北京峰会成果取得更多“早期收获”,推动全球南方团结振兴,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28亿人的“中非力量”。
(国际锐评评论员)
我们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这些领域都具有高成长性和强赋能性,将培育打造一批万亿元级新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领域同时也完全可以成为中日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和增长点。希望中日双方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两国各自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邬贺铨彼时表示,针对5G商用发现的问题,面向2025年后的工业与VR/AR等新应用,开发和释放5G网络潜能,为6G创新探路,移动通信进入5G-A周期。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