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光明时评】多措并举 让春运之路更畅2023一肖一码100中奖资料通
【光明时评】
一年一度的春运是交通运输系统压力最大的时段。1月14日,2025年春运正式拉开大幕。
春节承载了中国人一年到头的期盼,回家过年成为许多在外游子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特别是今年春节假期长达8天,人们旺盛的出行需求也叠加进了返乡客流之中。今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5.1亿人次,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突破9000万人次,公路、水路也将迎来客流高峰。在此背景下,努力让民众买得到票、回得了家、安全出行,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高度关注和责任担当。
“抢票”(火车票),是近年来每逢法定节假日必会冲上网络热搜榜的关键词。作为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铁路因旅客输送能力远高于民航,且长短途距离均能兼顾,自然成为春运主力,解决火车票购买难题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公众热议话题。为了提升人们的购票体验,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诸多努力。在新科技迭代发展的当下,让科技向善更好满足旅客需求,显然还有不少文章可做。如面对春运这样的超大客流和特殊情形,用好社会力量和市场化服务,确保服务器有足够冗余承载峰值需求,保证铁路12306系统的正常使用。
除了优化购票体验,精准匹配旅客出行需求也能更好解决买票难题。比如解决短途票、区间票不如全程票好买问题,让运力动态调配更加合理;比如释放更多线路夜间窗口期,加开“红眼高铁”,提供更加合理的中转联程线路。这些人力难以解决的需求,可以积极借力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等新科技,尽可能让每一个座位都不被闲置。最新的改进措施是,铁路部门将根据12306系统上的候补人数酌情考虑增加车次,让更多买不到票的旅客能够顺利回家。
民航同样是春运的主力。出行习惯的变化带来民航客流方向的变化。这两年,北方“冰雪游”火热,哈尔滨、长春、乌鲁木齐等目的地客流随之呈现短期高峰增长。另外,海南“避寒游”依旧火爆,出境游人数恢复性增长,外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传统热门航线客流量持续上升,民航运输压力也随之增长。为更好保障飞行安全,民航局已配齐配强值班值守力量,严格按要求、有计划做好航空器和各类设施设备检查维护。在运力方面,航空公司通过大机型调换、前后序航班优化等方式,尽可能保障座位数。
在历年春运期间,公路出行状况常常引发关注。尽管我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但仍有一些堵点问题有待破解。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的公路交通流量会在春运期间急剧上升,堵点治理工作仍需关注。春节假期高速公路实行免费通行,如何避免拥堵,优化车流出行时间,保证行车安全,考验交通运输部门的治理能力。目前,江苏已提前梳理易拥堵路段和收费站清单,制定分级疏导管控方案;河北强化路网监测和远端分流提示,避免长时间拥堵;河南立足地理区位,在省界出入口建立“两省四方”应急保通机制……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更多地区借鉴。
水路客流量相对较少,但做好客渡船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同样重要。在这个特别的时段,相关系统和部门应协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客流分析研判,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让所有旅客的春运回家路、出行路更通畅更温暖,过一个安全祥和的中国年。
(作者:陈城)
吴江浩:最大原因是美国内一些人不接受中国取得更大发展,这是问题根本所在。为此美方大肆动员同盟国家,企图把中美之间的问题变为中国和世界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日本也被卷入其中。我们希望日方认清形势,做出正确判断。日美有同盟关系,中日也签有和平友好条约。这是经过两国立法机构批准的法律文件,双方都有履行的义务。日本国内有美国大选会左右世界局势的说法,但世界局势本不该被任何一国内政左右,其他国家也不应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无论美国内政如何变化,为了维护世界稳定与繁荣,中日关系都应坚持自己的独特“基轴”,其基本依归,就是我反复提到的中日四个政洽文件确立的原则和精神。希望日方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两国关系的“基轴”。
北向资金2月29日单边净买入166.03亿元,单日净买入额创7个月新高。其中,沪股通净买入86.42亿元,连续23日净买入;深股通净买入79.62亿元。2月北向资金4度单日加仓超百亿,累计加仓超600亿元,创近13个月新高。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