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两会观察:如何激发留学人正版免费资料大全管家婆员创业园活力?
中新网上海1月15日电(范宇斌)在国际人才“引、育、留、用”链条中,设立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留创园”)是上海的重要创新,已有20多年的探索经验。
正在举行的2025年上海市两会上,致公党上海市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激发留创园活力,打造青年海归人才“学习型发展”平台的提案,建言上海要与时俱进地制定与青年海归人才相适应的政策。
据悉,上海市于2020年和2021年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创业的实施办法》《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鼓励设立留创园,并要求留创园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服务。
致公党上海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截至2024年底,上海共有16座留学人员创业园,但各留创园公布的园区制度和服务模式中,政策同质化显著,导致域内竞争激烈,人才流失率较高;留创园活力不足,针对不同创业企业和特定创业人群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机制不健全;留创园对留学归国人才画像相对滞后,触达性不够。
当前,居住、户籍、子女上学等生活环境,已不是青年海归人才关注的重点。他们较多关注创业群体效应、园区内“合作交流机制”的平台作用等。纵观美国硅谷等国际知名创业园区,内部建立“学习型网络”成为人们创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该提案认为,上海现有的留创园基本以区域为主轴,强调本区域发展规划等大的泛化条件,而对留学人才的结构变化缺少政策关照,对留学归国人才的引育留用手段和创新创业需求分析缺少类别化、层次化的详细区分,提供的服务难以有效应对青年海归人才的具体需求。
致公党上海市委会在提案中建议,针对青年海归人才的群体特点,打造“学习型创业园区”。同时,可鼓励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留创园。
该提案还建议,以多元化手段,进一步激发留创园活力,从“配合式服务平台”向“引导式集聚平台”转型。同时,配合上海人力资源服务的“伯乐计划”,与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以市场化引导形式多样的园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以上海张江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例,其构建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完整创业孵化链条平台,值得借鉴。(完)
中缅“胞波”情谊深厚,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最希望缅甸尽快实现稳定,与缅甸一道合作共谋发展的态度永远不会变。这既体现在国家层面,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真诚态度,因为“共同安全”在中国社会内部有广泛而坚定的共识。但我们实现它的方式决不是以强力去干涉他国内政,甚至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改造别国,这样的事情中国过去和现在没有做过,将来同样不会这么做。我们的选择是以老百姓的福祉为出发点,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用合作共赢的方式尽可能消除民生痛点,打击缅北诈骗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
此外,今年中新两军互动增多。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解放军海军导弹护卫舰玉林舰、猎扫雷舰赤壁舰将赴新加坡参加“中新合作-2023”海上联合演习及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随后8月底至9月中旬,中新“合作—2023”陆军联合训练在新加坡举行。
11月1日,黄永宏在接受采访时进一步阐述说,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相信中美两国都将继续变强,“我不认为美国正在衰落,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会;我相信中国将继续变强,在科学、工程等方面具有固有的优势。因为两国都继续强大,他们不得不达成共识,并理解彼此的分歧,这些分歧不足以引发冲突。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世界将变得非常危险和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