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生态与发展双轮驱动 昆明两会热议滇池治理澳门一肖一码一中一肖新挑战
中新网昆明1月13日电 (陆希成 白玲)“近年来,滇池水质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日渐恢复,既见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也见产业发展的活力之变。”昆明市人大代表罗韬韬13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在召开的昆明市两会上,滇池治理成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滇池,位于昆明坝子中央,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水系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曾因工业及生活污水等影响,一度面临水体污染、藻类泛滥等问题。经多年治理,目前滇池全湖水质已连续7年稳定达Ⅳ类水平,湖滨生态带植物增至303种、鱼类恢复至26种、鸟类增至175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昆明市两会期间,为进一步优化滇池治理工作,代表委员踊跃建言。
据了解,滇池是以城市污染源为主的湖泊,污染来源主要为城市雨污合流污水溢流和初期雨水径流,入湖水资源近50%为污水处理厂尾水,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是滇池治理的最好办法之一。
昆明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佳在提案中表示,在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后,仍很难杜绝雨水混流进入污水管网,雨季时污水处理厂依旧面临来水超设计规模、合流污水溢流风险等问题。她建议,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旱雨季动态运行模式、创新溢流污染治理标准体系等措施,打造滇池流域雨污治理新模式,提升治理效能。
在滇池沿岸,有183个自然村落,居住数万名村民,如何处理“湖、村、人”关系,推进滇池生态、村庄形态和产业业态“三态”协调发展,是滇池治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罗韬韬表示,近年来昆明积极推进滇池保护管理体系构建、逐步建立健全滇池保护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滇池治理及沿岸乡村提升改造等工作,滇池自然资源本底逐步显现。环滇池村落逐渐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但游客过度涌入和餐饮业无序发展等也为滇池治理带来新挑战。
罗韬韬建议,加大力度完善沿湖村落污染防治措施,重点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引导村落业态发展,确保与生态承载力相适应;发展适度旅游,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带动村民就业,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通过绿色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源头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高质量保护。”昆明市政协委员、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段昌群表示,要实现滇池生态环境的长久保护和功能修复,必须统筹考虑产业选择、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与环境承载力的平衡。他建议,大力发展生物经济新质生产力,厚植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生态型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向良性互动。
一泓清水要长流,保护治理要久久为功。2025年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抓好滇池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快推进滇池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做好清河、清管、清池工作战;高标准建设滇池绿道配套设施,加快航运设施建设,推出一系列“文旅商赛演”高品质文旅活动,加快把环滇池岸线打造为昆明核心旅游目的地;积极推动滇池沿线美丽乡村提档升级,稳步推进滇池生态、村庄形态和产业业态“三态”协调发展。(完)
中国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汽车行业是比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整体上看,日本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车企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汽车数量和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总和超过2000万辆。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177万辆,同比增长67%。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9万辆和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将达到1/3。中国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
证监会将认真对待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包括批评意见,经过论证切实可行的马上就办,一时不具备条件的做好沟通解释,及时回应市场关切,依靠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把资本市场建设好、发展好。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