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广西“硒”地居全国首位 “硒引力”产2024全年资料免费大全优势生“硒富力”
中新网南宁1月13日电(韦佳秀)“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富硒土壤面积达到1.14亿亩,‘硒’地广阔,居全国首位。截至2024年底,广西开发富硒面积145万亩,已有678个农产品有了富硒‘身份证’,广西特色农业‘富硒牌’已唱响大江南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永贤12日在广西南宁表示。
当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南宁开幕。刘永贤参加委员议事集中采访时作上述表述。
近年来,刘永贤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土壤硒素活化、作物硒素营养强化、富硒阻镉等新兴技术,有效激活了广西酸性土壤中“沉睡”的硒资源,攻克系列特色作物标准化定量富硒技术瓶颈,扭转了富硒土壤上很难种出标准化富硒农产品的尴尬局面,同时也缓解了硒与重金属伴生的矛盾,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
“我们还在广西各地建立一批富硒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区与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把当地的富硒土壤资源优势转化为富硒产业优势,充分发挥‘硒引力’效应,推动广西富硒科技创新实现了跨越性发展。”刘永贤说。
目前,河池市南丹县已建立富硒有机水稻生产示范基地;贵港市覃塘区农村产业融合富硒食品示范园项目大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南丹县“溪谷源记”富硒大米、来宾市“忻城富硒糯玉米”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广西的“硒富力”还在持续释放。
据介绍,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刘永贤围绕“三农”工作牵头提交的“关于加大广西富硒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发展”“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广西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18件提案已得到有关部门采纳。(完)
分离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开展了工作交接,完成了在轨工作经验交流、上行物资及下行样品转移安装等工作。分离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完成了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拍摄。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下称《技术规范》),自11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的指标、技术要求和方法。《技术规范》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与灾害和人为活动等5个方面,综合“天空地”各种观测技术手段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调查与观测技术体系。
15。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依托信息技术创新风险研判和风险防控手段,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完善金融分类监管机制,强化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工作,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不断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