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澳彩管家婆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1.2万家,较2023年末增长6.1%;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1月2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公布2024年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对经济增长贡献超四成
“2024年,我国工业经济克服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四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
“稳”的基础不断巩固。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保持增长,电子、有色、化工、汽车等重点行业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超四成。31个省份中,29个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93.5%。
“进”的动能不断增强。2024年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6.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较2023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材料、生物制造、机器人等新兴行业快速成长,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不断涌现,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持续向好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2024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在“两新”政策带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7%,比全部投资高12.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我国工业基础稳、产业韧性强、发展潜力大。“下一步,我们将加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张云明说。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年,围绕大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做了4方面工作。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比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全球首次应用于商业化运营地铁列车关键承载部件,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领域一批创新性技术和产品取得突破,做到“顶天有重器,立地有基础”。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推动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项目。目前,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6.3万家,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16.9万家。我国已有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占比近1/4。
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2024年布局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33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672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690项,孵化企业182家。为更好支撑技术迭代、工艺改进、产品创新,加快布局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全国制造业中试平台超过2400个,已有超过1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中试活动。
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业。健全孵化器管理体系,已累计培育160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4年新增在孵企业超1.2万家。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突破6.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1.2%。深入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2024年组织制定7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批准发布2259项行业标准,支持企事业单位牵头制定144项国际标准,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作用明显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张云明表示,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增量,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更多重大标志性成果。
持续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2024年,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高于大型企业2.8个百分点。”张云明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惠企方面,财税、金融、校企协同、知识产权、大中小企业融通、人才引进、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等领域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初步构建了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截至去年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6%,继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在环境活企方面,连续6年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效果持续显现。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生产、效益均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完善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2024年共处理投诉4.8万笔,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创新强企方面,形成培育有标准、发展有支持、要素有保障的体系化培育格局。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全国科技和创新型企业数量超过60万家。“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7%,以占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3.2%的数量,贡献了10.9%的利润。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00个,创造年产值7.8万亿元,同比增长9.9%。联合财政部支持66个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3万家中小企业开展改造,分场景推广典型案例196个。
在服务助企方面,统筹建设线上“一张网”和线下“一张网”。2024年7月,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开通,为70余万家中小企业免费提供830余万次政策、招标等信息匹配。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1788家。
《 人民日报 》
他历任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主任、公诉处处长,吉林省纪委纪检监察四室主任,吉林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吉林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正厅长级),吉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网络规划技术部专家徐林忠表示,“5.5G将催生出裸眼3D视频通话应用,并带动裸眼3D短视频、裸眼3D直播、裸眼3D游戏、裸眼3D购物等大量应用兴起,推动3D互联网时代加速到来。”
中国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汽车行业是比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整体上看,日本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车企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汽车数量和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总和超过2000万辆。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177万辆,同比增长67%。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9万辆和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将达到1/3。中国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