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4年1-11月完成数字产业香港最准最快资料免费业务收入31.7万亿元
中新网1月21日电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21日介绍称,2024年1—11月完成数字产业业务收入31.7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陶青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作出如上表述。
陶青表示,数字产业包括电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各地区、各部门一道,采取系列有效措施,推动数字产业加快发展。
第一,主要指标实现较快增长。收入方面,2024年1—11月完成数字产业业务收入31.7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信息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服务部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利润方面,数字产业实现利润总额2.4万亿元。
第二,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围绕新一代信息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显示、物联网等领域,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数字产业集群,成为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1—11月,数字产业业务收入规模前10大省份合计完成业务收入25.8万亿元,同比增长6.4%。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四川、福建八个省市规模超过万亿级,拉动全国数字产业业务收入增长4.9个百分点。
第三,新兴动能持续累积。目前,数字产业领域已累计支持建设了1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等领域核心技术加快突破,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2024年1—11月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5%,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第四,产业生态更加完善。不断优化数字产业标准体系,制定了40余项人工智能行业关键标准,截至2024年底,全国获得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认证的企业达5727家。通过加强产学研用协作,打造创新联合体,推动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研究出台促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加强数字产业运行监测,强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衔接落实,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记得去年3月抵达日本履新时,日本媒体在机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努力维护发展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因为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一年来,我怀着这样的信念和愿望,同日本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努力推进中日各领域交流合作。对于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我始终主张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妥善管控处理。这不仅是过去两国关系重建发展的宝贵遵循,也是未来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眼下最大问题是台湾少数人执意推动“台独”,这违背了岛内维持现状的主流民意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同时,一些外部势力对其纵容甚至支持成为最大不稳定因素,其本质是不愿看到中国和平统一,企图通过鼓励“台独”牵制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