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1月16日电 (记者 蔡敏婕)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扩大参会人员邀请范围,邀请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台商代表、港澳青年代表列席大会。16日下午举行的海外侨胞专题座谈会上,与会侨胞纷纷建言广东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海内外经贸发展与交流合作。
乌干达中国社团联合会执行会长张志刚在乌干达经商24年来,在非洲创建大型工业园区,推动当地就业和工业化。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洲与广东在经济方面联系紧密,目前非洲制造业大部分半成品来自广东。如今,随着非洲的铁路、码头、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人才队伍的不断培养,非洲在制造业方面拥有发展潜力。”
印尼广肇总会总主席黄一君是印尼第二代华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将唐人街五金小店发展成为印尼第一大零售商,旗下产业涉及五金、地产、商超等。
“广东营商环境良好,而且交通便利,许多印尼商人更倾向于从广东采购商品。”黄一君说,“我每年都要到广交会采购商品销往印尼,许多产品来自于广东,特别是不锈钢刀具、小家具等。”
在黄一君看来,中国产品创新能力强、产品类型丰富,具有高附加值,符合印尼消费者的需求。“我带领团队考察中国企业,发现有一款中国品牌的茉莉花口味奶茶符合印尼市场需求,我们计划6月在印尼开出第一家旗舰店。”他表示,希望引入中国技术在印尼生产,并利用印尼庞大的市场潜力助力广东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加拿大粤商总会共同会长吴海冰主要关注石油化工行业。他表示,广东的石蜡产量和出口量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炼油技术方面与国际水平相当,有利于推动石油化工项目落地。目前他正在与相关部门洽谈废矿物油的回收再生利用技术项目,希望能在广州落地。
广东预计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人民币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我们对广东的营商环境给予高度评价。”吴海冰表示,广东地理位置优越,以及对重点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大,“这些都是广东吸引投资和经商的重要条件,我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前景乐观”。
在本次政协会议上,加拿大深圳社团联合总会主席齐佳与来自36个国家的侨领进行交流,她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未来可以通过这些交流实现务实的合作。
2016年,深圳和加拿大多伦多市缔结为友好交流城市。这些年来,齐佳推动多伦多与深圳的友城交流合作,包括设立国际创新合作平台、海外商贸中心等,助力两地创业团队和项目发展。
在齐佳看来,侨领和侨团在促进海内外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侨胞可发挥熟悉住在国经贸规则、人脉资源等优势,通过民间力量促进祖(籍)国与住在国之间在文化、慈善、经贸领域交流合作,发挥纽带作用。”她表示,在提高大湾区产学研转化效率方面,可以与高校专家团队合作,通过创新合作平台筛选和孵化项目;举办海外创新创业大赛,与海内外高校在专家评委、项目选拔等方面合作,促进教育合作交流。(完)
2。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合作水平。推动在风力发电等领域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推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布局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疆实验室,优化提升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探索与中亚等周边国家在农业、能源、资源、环境、医药健康等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搭建集成研究、科技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平台。建立中国—中亚等区域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丰富跨境电商、物流全程协同等地方特色应用。扩大自中亚等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率先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扩大周边国家特色中药材进口,对进口睡莲花、秋水仙、洋甘菊、石榴花、玫瑰花、牛舌草等新疆急需中药材批量开展风险评估,加快签订双边议定书。探索进口大麦加工为饲用芽苗的闭环监管模式。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产品、食品风险信息互通、检测执法互助领域合作。推进中国—中亚区域检验检疫安全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中国—中亚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探索在满足监管条件的基础上,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实施分层查验、分类监管。做好进口资源性商品的采信试点工作,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约五年举办一次。1997年11月,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对人民银行自身机构进行了改革;批准设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对金融机构党的组织实行垂直领导。定向发行特别国债,为国有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2700亿元;设立信达、华融、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